确实,在经历了比特币扩容,闪电网络,BCH分叉等一系列混乱斗争的事情之后,突然有人提出结束这混乱的一切,回到最原始的中本聪愿景,的确很吸引人。
至于CSW提出的那些回到0.1版本并锁定协议等,这些不切实际的技术路线,我们就不再去讨论它。今天我们换个视角来思考一下,如果真的有中本聪愿景,那么中本聪愿景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中本聪当年写白皮书是花了很大的心思的。
江湖传闻,白皮书是他请Dave帮忙写的,据说是担心自己写的不好。不过这些都没有明确的证据,倒是中本聪自己确实有在bitcointalk.org论坛上有说过这样的话:
我更擅长写代码,而不是言辞。不管是自己写的还是请别人写的,这份白皮书的质量之高确实是世所公认的,中本聪早期在论坛活动的时候,多数都是以白皮书为核心进行回答互动。
既然白皮书质量这么高,又得到了中本聪本人的认可,并且也得到了所有比特币、比特币现金爱好者的认可(至今圈内人很少有人对比特币白皮书有质疑),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比特币白皮书代表中本中真正的愿景呢?
我认为可以!
这里面倒没有什么逻辑,只有一个反证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东西比白皮书更代表中本聪愿景吗?没有!
比特币白皮书可能不是中本聪全部的愿景所在,但至少也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所在,是具有最广泛社会共识的部分所在。
比特币白皮书的标题叫做《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我个人认为,这个标题就已经非常简单直接的写出了中本聪愿景的具体内容,也是比特币的真正意义所在。
首先它是一个电子现金系统,但是和之前的Hash Cash等电子现金系统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真正实现了点对点,而不需要依赖于第三方。
如何实现不需要依赖第三方的呢?就是接下来的一二三四五六这几个章节做介绍:
第一节是导言,相当于总的介绍。
具体细节从第二节开始,先介绍了什么是比特币,说比特币本质上就是一串数字签名,是对交易的哈希值和公钥的签名,并具体的介绍了交易的结构。
第三节讲了时间戳服务器,这是在第二节交易与签名的基础上加上了时间戳,形成了链式数据结构,“每个时间戳都在其哈希值中包含了上一个交易的时间戳,从而形成一条链,链上每条新增的时间戳都在增强之前存在时间戳的效力”,从而形成了区块链的基本框架结构。
第四节工作量证明,工作量证明就是对第二、三节中得到数据整体的哈希值进行运算,得出一个随机数,使得最终的哈希值前面的数字出现很多零,这种计算本身没什么实际意义,可以起到对难度的控制与调整。计算的胜出者,拥有系统数据的记帐权。
在第五节中主要讲了网络,主要说的是,如果在工作量证明中出现了竞争关系,比如两个节点同时出块的情况下,怎么办?
文中提到了“最长链法则”,最长链法则与工作量证明一起,成为了比特币分布式共识的最核心部分。
第六节的激励讲述了比特币的生成、发放以及比特币内置的经济激励与博弈系统。
之前有一篇文章流传很广的文章叫做《最小可行性区块链原理解析》,是从技术原理上提出了实现一个区块链的最小可能性。而比特币的第二三四五六节,环环相扣,从单个交易,到链式结构,到工作量证明,到网络,再到激励,活脱脱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最小区块链模型。
至于后面的七八九十十一,分别是释放磁盘空间、简化支付验证、面值的合并与分割、隐私与计算,这些都是区块链配套的技术。
整个白皮书非常的简洁,没有一句废话,是上乘的论文作品。
但这些参数大多数是为了适应比特币发展起步时的环境,随着环境变化,参数是否需要修改?以及要如何修改?这一点中本聪为我们留足了空间。
如果认可比特币白皮书为中本聪愿景的核心的话,那么可不可以这么说:
既然没有提到6个确认,那我们提供零确认,这种创新也是在中本聪愿景的范围之内;
既然只提到了难度调整的原理,并没有提具体的难度调整方法,那么修改具体的难度调整方法(比如DAA),这种创新也是在中本聪愿景的范围之内;
既然没有提到10分钟出一个区块,那么未来如果调整成5分钟一个区块或者2.5分钟一个区块,这种创新也是在中本聪愿景的范围之内;
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除了最基础的交易结构、哈希算法、工作量证明、最长链法则、激励之外,比特币白皮书没有定义任何具体的技术细节,一切都留待我们来开发改进,以适应未来的变化世界,以期待最终实现——成为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中本聪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