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极光资讯 > 行业新闻 >

中国传统技艺大师吴敏:让浑天仪重燃生命

栏目分类:行业新闻  发布日期:2019-06-27    作者:哒哒

  中国古人长期仰望浩瀚的苍穹,在斗转星移间,创制了用以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浑天仪。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浑天仪始终是最重要的观测天体的仪器。

blob.png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现存明朝复制元代的浑天仪

  东汉张衡创制了用来演示天象的水运浑象,利用漏壶流水推动齿轮的传动装置,逼真地反映天球旋转、星辰出没。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曾对浑天仪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仅考察了浑天仪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还对浑天仪的结构作了细心的研究。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1276年创制了简仪,将浑天仪从复杂的环圈中解救出来,欧洲直到三百多年后,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才发明了与之类似的装置。清代,南通籍科学家蒋煜也制作过以机械钟为动力的多功能浑天仪,在当时对航海航天、天文气象、民用军事等诸多领域有着重大贡献,在当时世界上居于无可置疑的领先地位。

image.png

  清代南通籍科学家蒋煜铜像

image.png

  1900年被德国掠夺的浑天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20年归还我国

  可惜的是,晚清以后浑天仪再无发展。 而后经历了八国联军的入侵、日军侵华,侵略者肆意掠夺、破坏中华文物。浑天仪先流落海外,于1920年回国后存放于南京紫金山,在抗日战争期间这座浑天仪损坏严重,龙爪被砍断,浑天仪上连龙身和云山座的铜链丢失,简仪四游环上的窥管也没有了,至于一些附属仪器和零件几乎荡然无存。这些惨痛的历史为后人复制浑天仪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传承浑天仪所代表的中华民族敢于眺望宇宙、实践创新的精神,保存这份珍贵的中华民族科技史、文化史上的瑰宝,吴敏一头扎进复制浑天仪的事业中,并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吴敏师从中科院紫金山古天文仪器防复制专家王德昌研究员。2011年,吴敏与团队成员一起花了近一年时间深入北京天文馆、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搜集查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又耗费数月跑遍了全国二十多家加工点,与专家和工匠商讨制作流程。经过多年的努力,吴敏团队成功复制了第一台1比1的浑天仪。为了达到原汁原味地呈现,他们在试制的过程中屡次失败,毁掉过十多个不成功的作品,1比1大小的浑天仪做出来时,他们足足花了两年时间。

image.png

  吴敏复制的浑天仪亮相米兰世博会,荣获国际传统艺术特别金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复制出的浑天仪甫一面世,就艳惊四座。2014年,该座浑天仪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斩获“国艺杯”金奖,同年在中国民族精品博览会上被授予“中国民族精品”荣誉称号。2015年9月,受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邀请,吴敏带着他复制的浑天仪亮相米兰世博会,并荣获42届米兰世博会中国馆艺术展特别金奖,在国外引起轰动。为了表彰吴敏在浑天仪复制过程涉猎的传统工艺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全国商务人员职业技术考评委员会、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联合授予他“中国传统技艺大师”的荣誉称号,这份行业内最高级别的荣誉对吴敏是鼓励,也是鞭策。

  明年是浑天仪回归一百周年,43届迪拜世博会也将正式开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领军人物以及迪拜世博会中国艺术展的展览部执行长的吴敏将带着复制的浑天仪亮相迪拜世博会,继续向世界推介浑天仪,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科技与艺术。

image.png

  中国传统技艺大师吴敏和他复制的浑天仪

  目前除了浑天仪,吴敏团队也在复制地动仪、日晷、水运仪象台等五十余件古天文仪器,并将在南通等地筹建中华时间雕塑主题园。吴敏感言,在重铸浑天仪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艺术与科技的博大精深。尽管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浑天仪凝聚了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希望,以及这个民族对天文学及一切未知领域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是当之无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永远传承下去。

手机批发 手机批发